除了邀請海外專家,我已委任兩位新成員加入監警會,他們是余黎青萍女士和林定國資深大律師。
第二是在衷心肯定台灣政府一直跟進赴台港人情況的同時,了解台灣政界對進一步發展對赴台港人提供『人道求助』的想法。黃之鋒表示,「《緊急法》可以讓香港特首中斷香港的大眾交通工具、香港的航運。
」因此岑敖暉呼籲,台灣朋友不只是反送中運動的旁觀者,台灣朋友是這場運動的參與者。在香港政府考慮是否推行時,希望台灣跨黨派可以表態反對香港政府動用《緊急法》壓迫香港人。黃之鋒在記者會中重申抵台的3個目的。」第三,黃之鋒表示,希望體制外的台灣朋友,在10月1日、中國的國慶前,舉辦街頭活動表達對香港人的支持。台灣的政治人物、立法院,跟政府,就是讓這條惡法,可以在6月中的時候被迫要暫緩的重要力量。
」朱凱迪說,「大家可能都知道,香港現在是不能再辦合法遊行跟集會(按:指近期申請集會或遊行,不容易通過港府的審核),8月31日的時候,民陣第一次不可以辦遊行跟集會,被迫要放棄,」朱凱迪說,「如果香港無法在搞合法遊行,我們怎麼辦呢?可能其中一個繼續讓中共感受到壓力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香港以外的地方,包括台灣,在10/1之前,總動員大規模的出來,讓中共知道:『你禁止得了香港示威,但你禁止不了全世界的示威,你禁止不了全世界要跟香港人民站在一起。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今(3)日與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訪台,會見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立法院當團,除了呼籲大家關注香港政府打算施行的《緊急法》,也呼籲台灣政府對逃來台灣的示威者,提供更具體的援助及保護,另外,3人也強調,10月1日中共國慶,是北京政府要求香港停止抗爭的紅線,因此他們呼籲台灣民眾,在中國國慶前夕,發起街頭活動,大規模聲援香港反送中運動,朱凱迪說,希望讓中共知道:「你禁止得了香港示威,但你禁止不了全世界的示威,你禁止不了全世界要跟香港人民站在一起。聲明稿一經刊出,不少群眾即留言謾罵,認為淨選盟2.0不應支持香港「暴徒」,並應停止干涉「他國內政」。
然而,社會運動的發生有其傳統與在地的一面,A地運動成功的抗爭策略,未必適合B地,其中牽涉社會文化、社會關係等種種因素。不過,這些討論無法提供合理的解答。因此,在論述過程中,我們或許應該進行個別討論,如此方能解釋馬來西亞公民(特別是華人)的「紅色認同」與其威權個性(同意國家武力行徑)兩者之間的親近性。傅政瀚(2019)對淨選盟2.0支持者的矛盾心態作了一些簡單的討論,他認為許多華裔淨選盟支持者仍處在種族主義的思維結構之中,這種思維與「大中華主義」具有親近性,使得華裔淨選盟支持者在面對香港事件時,傾向於支持中國官方的民族主義論述。
為了避免利益衝突及維持公民團體的獨立,「淨選盟」決定重組聯盟,要求反對黨成員退出聯盟委員會。接下來,我將以我過往的研究說明,淨選盟大集會雖然是馬來西亞獨立以來規模最盛大、族群最多元的社會運動,但至少對抗爭群眾而言,它其實是相當保守,並且具有些許威權崇拜意味的大型集會。
文:馮垂華(1990年生,馬來西亞華人。長遠來看,這並非良好的現象。第一屆淨選盟大集會的成功完全有賴於政黨與非政府組織的結盟,其中政黨又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它號召了許多不滿國陣政府的群眾上街。我認為它(淨選盟活動)是由公益組織與政黨、還有馬來西亞人組合而成的。
實際上,「紅色認同」確實可能影響民眾在民族主義議題上同意國家武力干涉,但將二者視為一個「整體」、固著的模板,無助於我們思考馬來西亞特殊的公民性格如何擁抱「紅色認同」的洗腦。首先,譴責香港抗爭者、支持港警的淨選盟支持者,雖然多為華人,但其中不乏其他族群,而「大中華主義」以及「紅色認同」對華人以外的其他族群影響有限。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過去馬國净選盟集會舉行時,民衆也曾面對警方的打壓,因而獲得包括香港在内的國際社會聲援。) 社會運動雖然有全球散播的跡象,學界對於全球化脈絡下的社會運動都有深刻的討論。
我將這種馬來西亞華人普遍親近於中共民族主義論述的現象稱為「紅色認同」,它雖然得益於馬來西亞種族主義結構下的華人「種族」認同,也從華人強烈的「文化認同」中受惠,但它其實是中國國家宣傳機器下的產物。一名組織幹部不迴避地告訴我: Well, people in political parties… we look in to the political parties, and we ask them how many people, how many members they can mobilize. I think it (BERSIH Rally) is a combination between NGOs and political parties, and Malaysian as well. (嗯,政黨裡的人⋯⋯我們會檢視政黨,我們問他們多少人、他們可以動員多少人。
因此,對某些人而言,拿馬來西亞淨選盟大集會參與者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態度來進行討論,可能很難產生出新的學術意義。淨選盟大集會中的權威依賴 社會運動的動員是一種說服的過程。
對淨選盟大集會而言,政黨、非政府組織以及網際網路都在動員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研究興趣為公民社會、社會運動、族群關係。2008年後,反對陣營在全國大選取得空前勝利,許多原任「淨選盟」幹部的政黨成員也獲選成為議員。令人費解的是,曾經作為運動抗爭者的他們,竟然對香港發生的民主運動並不抱持任何同情與理解,甚至同意警方極端暴力的鎮壓手段。他們確實仍著力在促進馬來西亞的民主及人權發展,但過去的支持者,那些一般民眾們,卻將視角投注在內閣的成員身上,使這些組織再也發揮不了真正的影響力英國脫歐局勢在過去一週變化莫測,在野黨才剛宣布要合作防止無協議脫歐,強森就出招向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奏請關閉國會(Prorogation),讓國會休會5週,直到10月14日才恢復開會,距離脫歐僅剩兩個多星期。
除了國會在野黨對強森充滿敵意,保守黨內也有不滿聲浪,讓他腹背受敵。若是提前大選,國會將解散,正在進行中的立法都會中止。
2019/8/20:強森反對愛爾蘭邊境保障措施,要求歐盟同意與英國重新談判脫歐協議,否則將在10月31日無協議脫歐,但歐盟拒絕重談。2018/10/18:歐盟在布魯塞爾召開峰會檢視脫歐談判成果,但談判持續陷入僵局,雙方考慮延長脫歐過渡期。
2018/12/11:國會原應就脫歐協議草案表決,但梅伊擔憂協議將以懸殊票數遭否決,前一天緊急延後表決,此舉引發梅伊遭同黨同志不信任投票,最終她雖獲得200票支持,但也有達117票的反對力量。(中央社)英國國會開議第2天,反對派火速展開行動,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取得勝利,試圖以提前大選回擊的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無法取得三分之二支持門檻,在和國會的過招中二度挫敗。
根據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歐盟會員國若要脫離歐盟,必須在通知歐洲理事會的2年內完成協議。眼見英國國內分歧難解,歐盟回應若英國通過脫歐協議,願意將期限延長到5月22日,不然只能延至4月12日。由於3日的表決就有21名保守黨議員和在野黨攜手,因此遭到開除黨籍,包括前司法大臣高克(David Gauke)、前財政大臣韓蒙德(Philip Hammond)等多名前內閣成員,以及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鐵血首相邱吉爾的外孫蘇姆斯(Nicholas Soames),還有79歲、下議院連任時間最長的保守黨議員克拉克(Ken Clarke)等人。柯賓表示,強森提出提前大選,就像是把毒蘋果拿給白雪公主的壞皇后,毒藥就是無協議脫歐。
2017/6/19:英國與歐盟展開第一輪脫歐談判。法案要求英國政府在下個月和歐盟達成新的脫歐協議,或是取得英國國會同意無協議脫歐。
2019/9/4:反對派通過阻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取得勝利。9月3日開議,面對最快9日就要休會,僅剩短短幾天運作時間,在野黨和叛逃的保守黨內人士聯手,一天就讓局勢翻轉。
2017/3/29:英國向歐盟遞交脫歐通知書,啟動脫歐程序。英國首相強森揚言提前舉行大選,展開反制。
2019/8/28:強森奏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暫停國會,女王當日批准。英國國會大叛變:21名議員跑票、1名加入別黨,強森「硬脫歐」遭嚴重挫敗反無協議脫歐派的第一招是在昨天表決取得議事決定權,接著在今天推動立法。2019/1/15:國會以432票對202票否決歐協議草案,寫下英國內閣數十年來在國會最大挫敗紀錄,梅伊也面臨反對黨提出的不信任案,最後驚險過關,保住首相大位。2019/4/11:由於脫歐協議在英國國會第三度闖關失敗,英國確定無法在5月22日脫歐,梅伊再與歐盟協商,最終將脫歐期限延至10月31日。
強森承諾會實現英國於10月31日脫歐的目標。」英國脫歐大事紀2016/6/24:英國脫歐公投結果,51.9%人民(1741萬742票)選擇脫離歐盟,英國成為歐盟28個成員國中,第一個脫歐的國家。
2019/9/3:反對英國無協議脫歐派的議員經投票奪下議事決定權,將推動阻擋無協議脫歐的法案。2017/12/15:歐盟領袖同意和英國展開第2階段脫歐談判,討論與英國脫歐過渡期間的安排及未來貿易關係。
李伊(Edward Leigh)等保守黨議員批評強森對跑票黨員的處置方式,包括戈夫(Michael Gove)等多名內閣今天都呼籲強森撤銷這項決定。歐盟建議北愛爾蘭在脫歐後,留在歐盟關稅同盟與單一市場內,但英國首相梅伊反對。